球队排名:檢驗部開展自身抗體定量檢測技術
中国篮球队 www.rkfgv.com.cn 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疑難雜癥”最終被證實為自身免疫相關疾病。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點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的高滴度自身抗體,這也是臨床確診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依據,尤其是某些自身抗體對疾病的診斷具有高度特異性,已成為診斷相應疾病的金標準,因此,檢測疾病伴隨的特征性自身抗體譜變化,可為疾病早期診斷及治療監控提供強有力證據。
當前,隨著免疫學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自身抗體檢測已然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但國內由于90%以上的實驗室長期依賴定性檢測方法,因此自身抗體定量檢測的觀念和意識遠遠滯后于檢測技術的發展。
檢驗部新采用的納米磁微?;Х⒐餳觳夥椒觳庾隕砜固?,可對每個抗體出具明確濃度和量值,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定性檢測對于“灰區”(弱陽性)結果判斷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而定量檢測可對“灰區”進行精確界定;第二,針對處于無癥狀期但檢測結果在臨界值附近的患者,為后期的隨診及抗體量值變化的監測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據;第三,對治療前后患者抗體定量檢測對比,為臨床醫生判斷疾病活動度及治療方案的療效評估提供強有力的依據。總體而言,自身抗體的臨床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下列四個方面:診斷及鑒別診斷、疾病進程判斷、療效及預后觀測以及疾病早期預警。
目前檢驗部開展的自身抗體定量檢測項目主要包括:抗ENA抗體譜(15項)、自身免疫性肝病抗體譜(6項)、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抗體譜(PR3、MPO、GBM)、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定量、系統性硬化癥抗體譜、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抗體譜等,還可根據臨床需求提供個性化定制。
對于定量報告單的解讀分為首診患者和復查患者兩類:對于首診或初次接受定量檢測的患者,在報告單解讀時不僅要關注抗體的陰陽性結果,同時還需要關注抗體量值的水平高低;對于住院復查或出院隨診患者(或接受至少兩次以上定量檢測的患者),由于接受了相關的治療措施,因此對于定量檢測報告單的結果解讀時,應尤其關注治療前后或兩次檢測前后的抗體量值改變幅度,從而對治療效果或疾病活動度進行有效評估。
一、自身抗體定量檢測報告解讀
首診患者應重點關注抗體量值水平的高低及對應的臨床意義
等級 | 臨床意義 | 檢測值(C)(注:單位RU/ml) |
- | 陰性 | C<20 |
(+) | 弱陽性 | 20≤C<30 |
+ | 陽性 | 30≤C<50 |
++ | 中等強度陽性 | 50≤C<80 |
+++ | 強陽性 | C≧80 |
隨診或接受兩次以上檢測患者應重點關注量值改變幅度
兩次檢測 (R:前后量值比值) | 改變幅度 | 臨床意義 |
R<2 | 輕度改變 | 量值改變不明顯,需持續觀測 |
2≤R<4 | 中度改變 | 量值改變與臨床表現及治療有一定相關性 |
R≧4 | 大幅改變 | 量值改變與臨床表現及治療相關性較高 |
注:任何抗體量值改變的判斷均應該與臨床實際相結合
二、自身抗體項目臨床意義簡述
1.自身抗體譜定量(ZSKTPDL)
檢測項目 | 臨床意義簡要 |
nRNP/Sm | 高滴度的抗nRNP/Sm抗體是混合性結締組織?。?/span>MCTD)的標志物,陽性率為95-100%,抗體滴度與疾病活動性相關。 |
Sm |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特異性抗體,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標志,陽性率僅5-30%。 |
SSA | 干燥綜合征的標志性抗體,陽性率40-80%。也可見于系統性紅斑狼瘡(30-40%)、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20%)和類風濕關節炎(3-5%)等疾病中。 |
SSB | 干燥綜合征的特異性抗體,陽性率40-80%。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當中也有一定的陽性率(10-20%)。目前被認為是干燥綜合癥診斷的血清學標記。 |
Scl-70 | 系統性硬化癥的特異性抗體,特異性為98-100%,敏感性為40%。該抗體陽性與彌漫性皮膚改變、近端皮膚累計、肺間質纖維化、心臟、腎臟等多器官受累密切相關,被視為預后不良的指標。 |
Jo-1 | 對多發性肌炎/皮肌炎有高度特異性(>95%),在合并肺間質病變的患者中期陽性率可達60%,抗體滴度與疾病活動程度相關,定量檢測是肌炎診斷和療效觀察的有效指標。 |
CENPB | 是系統性硬化癥-CREST綜合征的特異性抗體,陽性率可達80%-90%。 |
核糖體蛋白P0 | SLE的標志性抗體,與中樞神經系統、肝臟或腎臟受累相關,存在于SLE活動期、狼瘡腦?。?/span>50%-90%)。 |
Ro-52 | 抗Ro-52抗體可在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出現,因而單獨的抗Ro-52抗體陽性不應判斷為抗SS-A抗體陽性或作為SLE及干燥綜合征的特異性指標,應結合其他項目進行判斷。 |
dsDNA |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特異性抗體,陽性率為30%-90%。與SLE的活動性,尤其是狼瘡腎炎的活動性密切相關。 |
組蛋白His | 多種結締組織病中均可出現,不具有疾病特異性。如果單獨出現,而不伴有其他抗體,則可診斷為藥物誘導紅斑狼瘡DILE。 |
核小體Nuc | SLE的標志性抗體,可用于SLE的早期診斷,與狼瘡腎炎相關。 |
PM-Scl | 在多肌炎/皮肌炎及彌漫性PSS疾病中有發生。 |
PCNA | SLE標志性抗體(2%-10%),臨床癥狀相關性不清,可能與SLE彌散性腎小球腎炎相關。 |
AMA-M2 | AMA-M2抗體對PBC具有極高的特異性,在大約90%的PBC患者中可檢測到,具有極高的診斷靈敏度。低滴度可見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腎上腺皮質增生(CAH)及結締組織病(CTD)。 |
2.自身免疫性肝病抗體譜定量(ZSMYXGBKTPDL)
檢測項目 | 臨床意義簡要 |
AMA-M2 | AMA-M2抗體對PBC具有極高的特異性,在大約90%的PBC患者中可檢測到,具有極高的診斷靈敏度。低滴度可見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腎上腺皮質增生(CAH)及結締組織病(CTD)。 |
LKM-1 | 抗LKM-1抗體是II型自身免疫肝炎的特征性抗體,約82% LKM-1陽性的患者可能轉化為肝硬化。此抗體在丙型肝炎的患者中檢出率大概為7%,極個別氟烷導致的肝炎患者中也可檢出。 |
LC-1 | 抗LC-1抗體與抗LKM-1抗體高度相關,經常在AIH年輕患者中檢測到。約50-60%的抗LKM-1抗體陽性患者同時抗LC-1抗體陽性。然而二者也可以單獨出現。 |
SLA/LP | SLA/LP抗體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是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高度特異性抗體,在AIH中的陽性率為10%~30%,可單獨存在,也可與其它自身抗體同時存在,多出現在ANA、SMA和抗LKM-1抗體陰性的AIH患者血清中。 |
gp210 | 抗gp210抗體被一致認為是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的高度特異性抗體。對于臨床、生化和組織學表現疑診PBC而抗線粒體抗體陰性的患者,或抗線粒體陽性而臨床癥狀不典型、存在重疊綜合征(如遇干燥綜合征重疊)的患者,抗gp210抗體檢測有重要價值。 |
sp100 | 抗sp100抗體與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的臨床表現密切相關,在PBC中特異性約為97%,其敏感性為10%~30%,該抗體陽性的PBC患者出現肝硬化的幾率明顯增加,該抗體對AMA陰性的PBC患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
3. 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抗體譜定量(ZSMYXXGYKTPDL)
檢測項目 | 臨床意義簡要 |
MPO | 主要與多發性微脈管炎(MPA)、新月型腎小球腎炎(NCGN)、變應性肉芽腫性血管炎(CSS)相關???/span>MPO抗體陽性強烈提示壞死性血管炎或特發性腎小球腎炎。 |
PR3 | 為韋格納氏肉芽腫(WG)的標志性抗體,其診斷WG的特異性大于95%。其敏感性和疾病的活動性相關,在初發的非活動性WG中陽性率只有50%,而活動性的典型WG可達100%陽性。 |
GBM | 是腎小球基底膜腎炎的特異性抗體,抗GBM抗體可在約90%的肺出血腎炎綜合癥病人中查到,抗GBM抗體滴度可與肺出血腎炎綜合癥的活動性相關,可用于檢測病情變化、臨床療效觀察。 |
4.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定量檢測(KHGASTKTDL):類風濕性關節炎特異性抗體,敏感度70%-85%,特異性90%,是疾病活動和預后的指標。
5.抗心磷脂抗體(ACA)定量檢測:臨床上將一組包括反復動靜脈血栓形成、血小板減少、習慣性流產、神經精神損傷等癥狀成為抗磷脂綜合征,這類抗體主要分為IgA/IgM/IgG,陽性率為87%。這些抗體也可在多種風濕疾病中出現。
三、標本采集及報告時間
1. 標本采集:3-5ml促凝血,避免使用溶血、脂血、黃疸樣本。
2. 報告時間:每周一至周六上午十點之前樣本,當天下午3:00發報告,十點之后樣本次日下午3:00發報告。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電咨詢免疫室,聯系電話:8801169